第六十一章:启程 (第2/2页)
趁着这段平静时光,他可以让侄子帮忙找合适的房产。
目前陈平安的记忆逐渐恢复,想起前生某些豪华住宅曾转归私人所有,像是有个名叫“中国会”
的地方就曾易主,这也许会是一个线索。
陈平安沉思片刻,打算请她选几个地址,只要价格适中,他就打算一并拿下;毕竟目前房地产市场还算平民化,而且他的经济状况也相对宽裕。
在他思索时,他已经回到了家门口。
出乎他意料的是,妈妈张慧茹竟然在家,一番询问后,才知道今晚她是值夜班的。
看到儿子推送的新款自行车型号,张慧茹忍不住笑了开来:“你做到了呢。”
当初当张慧茹听到儿子要组装自行车的时候,心里有些瞧不上,但现在亲眼看到他实现目标,心中油然生起一种真正的钦佩。
接过自行车,张慧茹仔细打量,还亲自骑一圈以检验其性能。
陈平安笑说:“这还不算成功?妈,您感觉怎么样?骑行感觉怎么样?”
他问得期待而关切。
张慧茹满意地点头,脸上堆着笑容回答:“真的非常不错,很轻便,结构也很稳固。”
紧接着她试按车铃,清亮的声响让她眉眼间满是对质量的认可。
她说:“那当然了,每个部件都是鸽牌产品的,为了凑陈全它们,几乎逛遍了整个BJ市半边天。
只是少了原厂保修,但其它都绝不逊色于正规的车品。”
触碰到崭新的自行车龙头,张慧茹心生欢喜,笑呵呵地说:“我儿子总是行啊!今晚我可以安心值夜,不用担心外出奔波。
虽然家距离单位近,万一出了紧急情况,步行确实耽误。
现在有了自行车,真方便了不少。”
抱臂倚着门,陈平安轻轻说:“老妈啊,您太尽责了。”
张慧茹微笑着回道:“这叫做敬业嘛,承担责任总归是件好事。”
随后,唐甜一瘸一拐走来,眼睛笑盈盈看着陈平安询问:“这是新买的吗?”
她的姿态引得陈平安不禁露出一抹调侃之色。
陈平安笑道:“是啊,就是这样。”
他理解这其实是唐甜逗他的幽默表现,两人对视一阵后会心一笑。
紧接着,唐甜询问:“那价格是……每辆车多少?”
显然她对于定价感兴趣。
“女士款26寸180元,男士款28寸则是220元。”
陈平安详细说明道。
唐甜闻言点了点头,显得有些犹豫:“这样的定价会不会太贵了点?”
对于市场接受度她有所疑惑。
陈平安微笑,并不多言,反倒是张慧茹接口道:“其实并不贵,想想看,有了自己的自行车省了通勤费。
要是我能试一试骑到医院,说不定还能帮销售几辆呢。”
言语间满是对孩子的骄傲支持。
“太棒了。”
忽然,陈平安想起一事:“哦,对了,妈,您今年应该又要评定职称了吧?”
关于此事,他还记得母亲曾在一九七八年的机会上差点升至副高职称,可惜因为礼金问题而未竞得职位。
那个送礼的同事成了副主任医生,母亲却再次受阻。
那次挫折后又经过三年,张慧茹才得以顺利晋升。
若果时光能倒流,陈平安绝对不能容许这种事情发生,至少他可以不赠送任何“礼品”
。
但依靠他母亲张慧茹以及周伯父的良好人脉,仅凭一声提议,院长书记定无法置若罔闻。
只是,这种利用权力的方式并不是他所追求的。
他更倾向于奋斗。
留意到儿子的谈话转移到了自己的晋级上,张慧茹短暂地怔住,继而开口确认道:“没错,就是在下个月了。
我一直都在忙论文准备,已经前两天交上了,预计下月初就会有结果通知过来。”
“送领导礼物嘛,这已经变成了不公平竞争的手法。
对于这种事,我很难认同,妈妈做事总是坚守规则。”
张慧茹的传统观念相当明显。
对自己在业务和技术上的自信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良好声誉,使她坚信升职应是正道晋升,而非送礼取得。
因此,她坚定反对儿子的建议。
陈平安耐心解释:“妈妈,您的想法有些过时了。
保持廉洁固然重要,但不能忽视对手可能也会使用类似手段的事实。
比如像郑卫华,即使他在能力方面出众,但品行不佳。
回想一下那次到向阳村社会实践的选择,他不是一开始就对你有所考虑吗?之后他又故意回避农村任务,编造男性障碍谎言,甚至妄想让出这份‘荣誉’,这真的毫无底线。”
他对事实剖析得透彻,尽力用理性和逻辑来说服母亲打消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。
听到这里,张慧茹皱着眉陷入沉思,本打算回应,却遭到了唐甜的插话:
“阿姨,我觉得平安平安说得很对。”
唐甜托着腮,目光温和地看着张慧茹。
“就连甜甜也支持平安的想法吗?”
这让张慧茹不解,这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激进的见解。
她承认儿子的洞察力正确,郑卫华确实卑鄙,但这并不代表她会欣然接受他在关键晋升路上作弊的行为。
“这社会,人心莫测,有人可能为达到目标无所不用其极。
你的宽容很好,但也容易让人趁虚而入,造成不公。
你要理解,不能单纯指望他人和自己一样高洁。
就像一句老话所说:‘人须提防人心’,特别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,防患于未然并非坏事。
而且,别人可能为了提升赠送,我们也可以此获取公平竞争的权利,难道这不是更为合理且心安的做法吗?”
甜甜蜜蜜换个视角解读这个问题,对张慧茹剖析得很细致。
听到唐甜一番说辞,身旁的平安平安赞赏地点点头,赞同甜姐的道理清晰且具有说服力,她确实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了不凡。
唐甜得意地挺起了脑袋。
张慧茹被触动,沉思了许久,才发现两个孩子的言论并非无稽之谈,她送礼的目的并非图升职,而是追求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。
瞬间,心头明亮,“那么,你们看给领导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?”
两人不约而同地答道:“那就一辆自行车吧。”
随后,相视一笑,眼神里满是默契。
平安心中暗自赞赏,连甜姐都能深理解自己的想法,实在是令人惊喜,感觉被某种神奇力量吸引一般。
此刻,他的心跳加快,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亲密,一定是共同经历了什么事情,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共鸣。
张慧茹看着这个画面,心中圆圆慰,这两人之间的融洽相处让她觉得美好。
作为母亲,她自然希望儿子找一个好的伴侣。
她看着甜蜜地相视,心想:“那我们就选自行车,它现在正受到大家喜爱,有时金钱也不易获取。
然而,具体如何送礼的事,我会独自料理。”
言语之间带着少许苦涩的意味。
当平安平安听到这一番话,心中顿感舒畅,他明白,这样的母亲确实不太适合应对社会中的繁琐法则,他自知必须亲自上阵。
“别担心,你下班后只需随便骑两圈,别人问起来就说这是你孩子自备的就行了。
其它的,一切我来搞定,你放心吧。“平安平安许下保证。
“好的,前提是别让我做送礼这种让人难堪的事儿。“慧茹笑答着,心中的忧虑化解开来。
随后,甜姐挽起张阿姨的手,撒娇地说:“姨真是有趣极了!”
这逗趣的话引来阿姨大笑,其乐融融的画面令众人愉悦。
正逢陈圆圆恰好三点半回到家,小丫头见到新车时欢喜得手足舞蹈,试图骑上试试。
但由于身高的缘故,她碰不到踏板,于是满脸失落。
然而看着如此滑稽的情景,平安平安的脸上也堆满满足的微笑。
另一边,陈圆圆边摇脑袋,一副不依不饶的模样。
日子快速流转,短短三天犹如过眼云烟。
张立国一行三人体现出惊人的效率,他们在三天内搜集了大量的零部件。
大鹏更富有创新,他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自行车配件包,其中包括一辆几乎没有受损的车架,经过他们巧手拼接,三人可能打造出三辆完好的车。
目睹这样的成果,平安平安油然而生敬佩之情。
那些看似破旧的零件,其实只有少量损坏,伟业会购入替代件修复它们,使旧部件焕然新生,完整地组装起来。
确实,伟业为生活付出极大努力。
他为了履行承诺,劝服上级开了个小小的修理铺,并对外宣称服务于同事。
车辆出现小问题可以免费修理,借此途径,他也得以顺利获取了推荐信,并几乎走遍BJ的自行车部件商行,出示证明信即可得到店员们的全力支持。
各种各样的零部件,来源广泛,有来自不同品牌的自行车——包括鸽牌、凤凰、永久牌等等。
其中以飞鸽最受欢迎,因为它品质优良,且性价比极高。
现在,各项配件陈全在手,他们该采取行动了。
陈平安最近闲暇无比,宅在家里无所事事,只好无聊地看着妹妹,生活毫无新意。
他想出门走动又无处可去,于是索性每日定时来到回收站,偶尔帮江大鹏忙一些,借此体验到了轻松的日常乐趣。
一旦自行车零部件到位,他挽起袖子,加入他们的工作行列。
他的果敢引领让大家深感动容。
“嘿,邢师傅,不用那么急于一次性装牢所有螺丝,留到最后一起校对能更高效。”
尽管陈平安毛病不少,但这回却提出了实际的技术指导建议。
邢伟大笑道:“这是职业习惯,总是希望一次解决所有事情。”
江大鹏插话说:“依我看,平安小哥这是病状,得‘治一治’才行。”
他们笑声不断,共同工作氛围和谐欢乐。
重组新的零部件速度快得出人意料,因为他们用的是标准组件,只需按顺序排列即刻轻松安装,然后统一校准和调整。
一整天的繁忙直到临近黄昏五点,最终所有任务顺利完成。
看到整陈划一的自行车车队,众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。
共有二十辆自行车,但由于某些部件丢失,未能全部组装完。
如果只有几个熟练的工匠,可能成果会更多。
陈平安仔细检查自行车后,突然大笑。
如这辆车架来自“鸽子”
品牌,横梁却是“永久”
,把杆则是“凤凰”
的杰作,踏脚踏却是出自“鸽子”
的匠心之作,而座椅却源于“永久”
的制作...这种拼装搭配在当时并不少见。
为了隐藏这乱配的,张立国买零件时并未严格按照所需选择,而是随意混合搭配,从而导致现状。
但这算不上问题,毕竟都是标准部件,只要型号准确,其余小差错都无关紧要。
在那个时代,拥有一辆自行车就算很幸运了,谁还会在乎你是亲手组装还是一整的商品?
经过一番繁忙工作后,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自行车装配,首个阶段的大功告成。
江大鹏挠着脑袋笑说:“嘿,平安子,我可以借用一辆,你也曾说过不计报酬的嘛。”
随后,张立国挑眉道:“我要一辆,八十多元就能得到一台新车,真惊喜啊。
我还承诺为我的领导带去一辆,平安子,二百二块,请帮我清点一下。”
接着邢家伟表示也要尝试一下。
三人支付后,陈平安笑开了口:“这算是初步盈利了,咱们分红吧,伟业每卖出一辆,我就给你百分之二十的提成。”
说到做到,他随即掏出三块钱,均等地分给大家,并另给了张立国两张较大额的纸币。
江大鹏在一旁看着,连忙附议道:“哎呀,这怎么行。
我们费了这么大劲装配了二十辆车,只拿到一辆的报酬可不行。
鹏大老板,这尾款不结算清楚么?”
邢家伟点头表示同意:“嗯哼,每售出一辆都要结一笔,这样太折磨人心。
平安子,这么做对生意确实不那么公平。”
尽管如此,张立国满意的微笑,没有多做反驳,显然他的钱包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“这就是典型的矫情嘛。”
陈平安开玩笑道,随后点算了总数,共有两百辆自行车,三人预定了部分外,邢、江、刘每人还能得到额外的十九辆。
这一天,张立国收入丰厚,总计赚取三十九元,大概晚上可以跟爷爷刘炫耀一番。
分配好酬劳,他们都满面笑容。
晚上庆祝的想法由江大海提出,这个提议立刻赢得了邢家伟和张立国的支持。
但是陈平安摇头笑道:“不如各回各家,趁饮酒时间推销更多的自行车拿佣金岂不是更好?咱们应珍惜宝贵的销售时间。”
他在暗指珍惜现有商机。
江大海戏称:“这下清楚了,资本家剥削的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。”
邢家伟也接着说道:“古人云,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
算了,我们还是免了酒局,不如借着酒兴为老板多多宣传自行车。”
说完,他踏上大二十八车型,独自离开。
江大海也随之退出了今晚的活动。
留下张立国独自与陈平安交谈,张立国道:“平安子,工厂生产的活动房屋似乎挺受欢迎。
上次我去找推荐信的时候顺便提到他们是否考虑购置,局里负责人虽表示今年项目众多,预算却相当紧俏。
如果我们给出一些折扣,他们希望能一次买入百套。
你怎么看?”
陈平安深思后问:“首款款项我们能得到多少回扣?剩下的尾款又何时能回收?”
张立国苦笑道:“我想,上级领导可能在经费上有些难处。
首付款大概最多能到百分之四十,尾款则预计年底前可尽数结清。”
陈平安考量这笔交易潜在的利益,虽然首付款的百分之四十足以支付初步的原材料采购,然而长期扣除尾款意味着生产成本极高,几乎没有利润可言。
但他清楚,鉴于目前工厂的现状,急需新的订单稳固运营。
长远来说,一旦与国有建筑企业建立起供应关系,将来接到更多订单的概率大幅增加。
当然,他也不能忽视这一过程中的风险。
深思片刻,陈平安提出了方案:“能否分期支付?首期百分之四十没问题,但剩余款项我希望在七月底前支付完,并在年底前全额入账。
如可行,我们就接受这个交易;否则,因为商界总是考虑诸多风险因素,恐怕我不得不放弃了。”
得到对方认同后,张立国回答:“我明白,我会再次报告上级并通知你进展。”
回至室内翻看挂历,他发现自己离会议结束仅剩一天,三月十三日。
思索着,现在是拜访田震的好时机,他虽然不是大会代表,说不定能得到某些内部信息。
高级官员常拥有丰富情报网络。
那就明天启程吧,探个究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