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白泽后裔,心映天地 (第1/2页)
大青山,山君洞。
白亭山取出一个木盒,打开后露出一根毛笔,灵光充裕,明显是一件灵器,随后听其介绍道:
“道友,这根紫檀狼毫笔是用千年紫檀灵木与圣胎境狼妖的尾毛所制,不管是书写儒家真文,还是绘就道门符篆,都事半功倍,而今我将其赠予道友,希望道友能答应白某一个要求。”
玄明诧异:“不知何事?”
看了眼睡得昏天黑地的胖闺女,白亭山继续道:“我与拙荆相识相知三百载,各有际遇,她得山神遗藏,我则血脉返祖。
本以为时来运转,没想到祸事临门,百年前,因我身上一丝白泽血脉,遭到各方觊觎,妖魔人神皆想杀妖取血,白某与拙荆虽尽斩来敌,但也身受重伤,她更是跌落神位,元气大伤,动了胎气。
事后,我与其如丧家之犬,遭遇追杀,颠沛流离数载,才落脚大青山,最后她产下虎妞,便撒手人寰。
白某潜心修行,成就圣胎后,虽出山手刃仇敌,报仇雪恨,但虎妞却先天有损,修行艰难,我虽能治乔大之女的先天不足,却对小女的顽疾无能为力。
拙荆临终曾言,山神之道或可弥补虎妞本源,我从道友身上察觉到一抹与拙荆相似的气息,大胆猜测道友于自然山水之道上应该造诣匪浅。
本想通过论道补益道友,好顺势请求道友指点小女,没想到道友深藏不漏,道行之深出乎意料,只能另想他法,想以此物换取缘法,请道友能够成全。”
白亭山坦荡直言,道出心中打算与谋划,颇有几分光风霁月的君子之风,哪怕自己觉醒白泽血脉之事都坦然告知。
虽说跟他如今有自保之力且血脉稀薄有关,但也足见其心赤诚。
———
山君洞内,放下紫檀狼毫笔,白亭山起身作揖,此时他不是圣胎境大妖,只是一位父亲,这一礼更是真心实意。
玄明坦然受了此礼,见此一幕,白亭山不由眉开眼笑,知晓他是答应此事:“多谢道友。”
拿起紫檀狼毫笔,仔细端详一下,玄明收入盒中,推了回去,说道:“道友经常笔走龙蛇,此笔在道友身边才是物尽其用。
贫道此番下山,原是为了给长姐贺寿,我那侄儿一家耕读传家百载,算是入了儒学之门,若道友愿意,不妨给予我耕读传家四字,想来有大儒手书,于后辈修行上能有所裨益。”
白亭山闻言一笑,没有矫情,拿起紫檀狼毫笔,行至桌案前,挥毫泼墨间写下耕读传家四个大字,倾注大儒法意与浩然气。
同时再次在另一空白纸张上写下两行诗:耕读传家躬行久,诗书继世雅韵长。
字字熠熠生辉,行行浩气长存,停笔那刻,一股光明正大的沛然气息喷薄而出,又顷刻间凝于纸上。
搁下狼毫笔,白亭山将两幅字装裱好,收入卷轴,递了过去,玄明起身,稽首行礼,挥袖收起卷轴。
弹指在虎头上轻轻一敲,叫醒沉迷梦乡的山君,带着这位迷迷瞪瞪的虎妞,来到桌案前,他卷起袖口,拿起狼毫笔,同样挥毫落纸。
洋洋洒洒间纸上多了“山水”两字,旋即抬手虚握,摄来大青山灵机,以山水之气为墨,以草木之气为笔,书写一道山字符。
山中有水,水又养山,山水相连,蕴养万物,乃成灵性,灵而有真,真而成神,这便是山水之道。
玄明虽不通山神之道,但他精通地仙道,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,区别在于山神在于维护,地仙在于创造,都是借地而修,又反哺于地。
挥袖将这道山字符打入山君眉心,原本睡眼惺忪的虎妞顿时瞪大双眼,沉浸其中,忍不住尾巴摇晃,嘴角上扬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